第八节  检验检测机构实验室技术要求验收及诚信建设相关规定

考试大纲

《检验检测实验室技术要求验收规范》GB/T371402018

《检验检测机构诚信基本要求》GB/T318802015

补充:《检验检测实验室技术要求验收规范》

1 范围

本标准适用于新建、改建、扩建的检验检测实验室的设计和建设,以及建设方对设计文件的审查和使用验收。

本标准不适用于生物安全、动植物检验、净化及医学实验室。

4 总则

4.1 新建检验检测实验室的设计应满足主体建筑的安全评价、环境评价、职业卫生评价及节能评价等方面的要求。原有建筑改为实验功能的变更、实验建筑内各单体的实验功能变更都应征得相关主管部门同意,变更不得对生命和财产构成危害。

5 选址及平面布局

5.2 评估和控制主项

5.2.1 实验室选址

实验室选址宜优先考虑基础设施完善、交通便利、通讯良好的地区,并满足发展用地的需求,对于在检验检测过程中,易对外界环境造成影响的实验室,在选址时应考虑减少公害,如布置在下风方向及下游地段,采取绿化隔离、远离人群等措施,同时应满足环境影响评价报告的要求。

宜避开化学、生物、噪声、振动、强电磁场等易对检测结果造成影响的污染源及易燃易爆场所。

5.2.2 实验室平面布局

5.2.2.1 检验检测实验室平面布局应优先保证实验室安全、卫生、质量和检测功能的实现。

5.2.2.2 检验检测实验室平面布局应重点考虑实验室运营工作效率的提升,按照实验室运营流程进行布局设置

实验室运营流程宜充分考虑检测步骤、人流、物流和污物流(如有)等因素

5.2.2.4 检验检测实验室的典型性总体平面布局可包括实验室核心区域、实验室辅助区域和公

5.2.3.4 实验室平面布局过程应遵循的其他原则:

需避免日光直射的实验室、设备和材料贮藏室不宜布置在靠建筑外窗的位置。

易引起环境影响的实验室、功能区之间应考虑分开布局、单独防护,以避免对相邻区域造成质量、环境或安全的影响,如噪声、发热、强光、电磁干扰、异味等。

对于有专门标准规范实验室布局的特殊检验检测实验室,应满足相应的标准规范的要求

6 建筑、结构及装饰装修

6.1 一般要求

6.1.2 多个实验室组合的实验室建筑可采用单通道设计、双通道设计、标准单元组合设计。

6.2 评估和控制主项

6.2.1 实验室空间高度实验室空间高度要求如下:

应根据实验室净高、吊顶及设备管道安装维护、结构梁板、建筑地面构造等综合要素确定合理 的建筑层高。

不设置空调系统的实验室室内净高不低于2.8m,当设置空调系统时,室内净高不低于2.6m, 局部小范围可不低于2.4m

特殊功能实验室的净高应按照实验室仪器设备尺寸、安装操作及检修的要求确定。

6.2.2 实验室平面尺寸

实验室平面尺寸要求如下:

实验室标准单元开间由实验台宽度、布置方式及间距决定。实验台平行布置的标准单元,开间尺寸一般不宜小于6.6m

实验室标准单元进深由实验台宽度、通风柜及实验仪器设备布置决定,进深尺寸一般不宜小于6.6m,无通风柜时不宜小于5.7m

6.2.3 走道

实验室走道要求如下:

应根据实验室具体使用需求以及设备安装维护需求确定走道的宽度和高度。单面布房的走道宽度不宜小于1.5m,双面布房的走道宽度不宜小于1.8m

走道净高不应低于2.20m

走道应直通疏散出口的方向。

走道楼地面有高差时,宜设缓坡坡道供小推车通行。

6.2.4 楼梯、电梯

实验室楼梯、电梯要求如下:

供实验人员日常通行的楼梯,其踏步宽度应不小于0.28m,高度应不大于0.17m

二层及以上设置的实验用房宜设置货运电梯。

有洁净要求的实验室可根据使用需求设置独立的污物电梯。

6.2.5 卫生设施

实验室卫生设施要求如下:

应根据实验室使用需求合理配置卫生设施、更衣室和保洁用房。

实验室建筑内宜设更衣间,,设置更衣柜及换鞋柜,每人使用面积不宜小于0.60㎡。

更衣间可采用集中式、分散式或两者结合的布置方式。

6.2.6 公用设施用房和管道空间

公用设施用房宜靠近相应的负荷中心。

管道空间的尺寸位置及形式应根据实验室标准单元组合与公用设施系统结合设计而确定。管道空间设计应满足管道敷设、安装和维护检修的要求。

6.2.7 采光、通风

实验室采光、通风要求如下:

实验区内通用实验室、研究工作室,辅助区的业务接待室、办公室、会议室、资料阅览室,宜利用天然采光。利用天然采光的房间,其窗地面积比不应小于16

辅助区有人员长期停留的房间宜优先利用自然通风。实验室环境允许开窗通风时,应优先利用自然通风。

6.2.9 装饰装修

6.2.9.1 楼地面

实验室楼地面要求如下

实验室楼面构造垫层厚度不宜小于50mm。实验室地面回填土压实系数不小于0.95,并应采用配筋混凝土地面。

有特殊要求实验室还应满足防电磁干扰、防静电、防噪声等工艺要求。

使用强酸强碱的实验室地面应具有耐酸碱腐蚀的性能。

用水量较多的实验室地面应设排水设施。

6.2.9.2 隔墙及墙面

实验室隔墙及墙面要求如下:

实验室用房采用玻璃隔断分隔时,楼地面以上1m 宜采用实体隔墙,便于实验边台、电源插座、信息插座等布置安装。

实验室墙裙高度应距地面1.2m-1.5m,便于清洁。可采用瓷砖墙裙、油漆墙裙等。

实验室中所需易燃易爆气瓶应按消防要求限制存放量,并设独立隔间,其隔墙耐火极限不小于1.5h,与实验室之间联通门应为甲级防火门。

6.2.9.4

实验室门要求如下:

1/2标准单元组成的实验室的门洞口宽度不宜小于1.0m,高度不宜小于2.1m。由一个及以上标准单元组成的实验室的门洞口宽度不宜小于1.2m,高度不宜小于2.1m

实验室门扇应设观察窗。

易发生火灾、爆炸、化学品伤害等事故的实验室的门应为外开门。

7 给排水系统

7.1 一般要求

7.1.5 排水系统的设置,应根据污、废水的性质、浓度、水量、水温等特点,并结合室外排水条件,经技术经济比较后确定。实验废水不得作为回用水原水使用。

7.1.6 仪器、设备所需冷却水宜采用循环冷却水系统。

7.2 评估和控制主项

7.2.1 给水排水

7.2.1.1 实验室给水系统若设有给水调节水池(),水池()宜设置为两座,并应设置溢流管和溢流报警装置。

7.2.1.4 实验室根据实际需要设洗手装置,并宜设置在出口位置。

7.2.1.5 凡进行强酸、强碱、有毒液体操作并有飞溅爆炸可能的实验室,应就近设置应急喷淋及应急眼睛冲洗器。应急眼睛冲洗器的供水压力应按产品要求确定。应急喷淋处应设置排水口,并在局部做适当的防水措施

7.2.1.7 有集中生活热水供应的检验检测实验室,宜优先利用余热、废热、可再生能源或空气源热泵作为热水供应热源

7.2.1.9 实验用水与生活用水等其他用水宜分别设置水表计量

7.2.1.10 实验室排水宜设置独立的排水管道系统

7.2.1.11 实验室排水系统应有防回流设计,存水弯或水封高度不得小于50mm。有特殊要求的实验室或防护区应根据压差要求设置存水弯和地漏水封深度;构造内无存水弯的卫生器具与排水管道连接时,应在排水口以下设存水弯。

7.2.1.12 实验室排水管道设置完善的通气系统应符合 GB50015的规定。实验室专用排水管的通气管与卫生间通气管应分别设置,同时应使通气管口四周通风良好。

7.2.1.14 微生物实验室洗手水嘴宜使用非触摸式;实验室水槽、下水管道应耐酸、耐碱及有机溶剂,并采取防堵塞、防渗漏措施。存在生物危险因素的微生物实验室等不得设置地漏

7.2.1.16 给、排水管道不宜与输送易燃、可燃或有害的气体或液体的管道同管廊()敷设。

7.2.3 污、废水处理

7.2.3.2 实验室污、废水按污、废水性质、成分及污染程度应进行物理、化学、生物等不同方式处理。产生的酸、碱污水应进行中和处理,中和后达不到中性时,应采用反应池加药处理。

7.2.3.3 凡含有放射性核素的废水,应根据核素的半衰期长短,分为长寿命和短寿命两种放射性核素废水,并应分别进行处理。长寿命放射性核素且放射性浓度较高的废水,应将废水集中存放,待到一定数量后,采用净化法处理;净化过程中产生的少量浓缩液,可采用固化法处理,短寿命放射性核素废水,应采用贮存法处理。

7.2.4 消防设施

7.2.4.3 应根据实验建筑类型、消防等级进行自动灭火系统设计,除不宜用水保护或灭火的场所外,应采用自动喷水灭火系统。

7.2.4.4 存放可燃气体钢瓶的特气柜中应设置自动灭火设施。

8 供暖通风与空气调节

8.1 一般要求

8.1.3 对于无特殊工艺性要求的通用实验室,当利用通风可以排除室内的余热、余湿或其他污染物,且室外空气质量和环境噪声标准满足实验室的要求时,宜优先采用自然通风方式,当自然通风方式无法满足需求时,可采用机械通风或复合通风的通风方式。

供暖室内设计温度宜采用18 ~24 ℃,温度依赖型的检验检测实验室室内供暖设计温度应满足工艺提出的最不利环境温度的要求。

严寒或寒冷地区设置供暖系统的检验检测实验室,在非使用时间内,室内温度应保持在0℃以上;当利用房间蓄热量不能满足要求时,应按保证室内温度5℃设置值班供暖。当工艺有特殊要求时,应按工艺要求确定值班供暖温度。

空气洁净度等级严于8级的实验室洁净区域、室内噪声控制要求严格及禁止水管进入的实验区域,不得采用散热器供暖。

供暖系统应设置室温调控装置。

幻灯片344

8.2.2 通风系统

凡实验过程中产生有害气体、蒸汽、气味、烟雾、挥发性物质等的实验室,应设置通风柜等工艺排风设施。

实验室的通风量应根据污染物的放散速率和室内卫生标准经计算确定,当不具备计算条件时,按照不小于以下的换气次数要求确定通风量:一般实验室 4 /h,有轻度污染的实验室6/h,有大量污染的实验室8/h

非工作时间内产生有毒、有害气体的实验室应设置值班通风。值班通风的换气次数不应低于 2/h设计。存放挥发性试剂的实验室,应设置24h持续通风的专用化学品贮存柜。

使用对人体有害的生物、化学试剂和腐蚀性物质的排风系统,不得利用建筑物的管井直接作为实验室排风系统的结构风管。

使用和产生易燃易爆物质的实验室,其送、排风系统应采取防爆措施和采用防爆型通风设备,并设置事故排风系统,事故排风量不应小于12/h换气。

8.2.4 消声与隔振

设置在实验室内的各种设备均应选用低噪声产品。

通风、空调系统所产生的噪声,当依靠自然衰减不能达到允许的噪声标准时,应设置消声设备或采取其他消声措施。系统所需的消声量和消声设备的选择,应通过计算确定。

9 建筑电气

9.2.3 照明

实验室照明要求如下:

实验场所应设置应急照明,国家重点实验室应设置警卫照明。

暗室、电镜室等应设单色照明。入口处宜设工作状态标志灯。有辐射危险的实验室入口处应设置警示灯。生物实验室应设置安全疏散指示灯。

吸顶或壁装灯具距离实验室内的实验设备的间距不宜小于0.3 m,否则宜加装灯具防碰撞措施

10 气体管道

10.2 评估和控制主项

10.2.1 气体储存

10.2.1.1 采用瓶装气体供气时,当实验室需求的气体种类大于3,或需储存3瓶以上时,宜集中设置气瓶室,采用集中供气系统时,气体通过管道输送到各个用气点。

10.2.1.2 对日用气量不超过1瓶气体的实验室,室内可放置一个该种气体的气瓶。气瓶应储存在气瓶柜中,或采取相应的安全措施集中布置。

10.2.1.3 气瓶室不应布置在地下室,宜单独设置或设在无危险的辅助工作区内,并靠外墙布置,还应考虑其对周围环境和人员的影响。

10.2.1.7 气瓶室内应将易燃与助燃气体分区储存,中间为防爆墙体隔断;使用的空瓶和实瓶也应分开储存,距离不少于2m,且应有空瓶与满瓶标识。

10.2.1.8 气瓶室应有换气次数不小于3/h的通风措施,存放可燃气体时换气次数不应小于6/h

10.2.2 气体管道

10.2.2.4 易燃易爆气体管道严禁穿过生活间、办公室,也不宜穿过不使用该种气体的房间。

10.2.2.7 氢气、氧气管道的末端和最高点宜设放空管。放空管应高出层顶2m以上,并应设在防雷保护区内。氢气管道上还应设取样口和吹扫口。放空管、取样口和吹扫口的位置应能满足管道内气体吹扫置换的要求。

10.2.2.9 管路系统安装完毕后应按设计文件规定进行强度试验,强度试验应采用气压试验,并应采用严格的安全措施。

10.2.2.10 气体管道应按不同介质的气体种类设置明显标识,同时气体管道上还应标明气体流向。

13 安全与防护

13.2.2安全标识.

13.2.2.1实验室应根据活动类型设置明确、明显、醒目的相应安全标志,包括:通用安全标志、消防标志、化学品作业场所安全警示标志、工业管道标志、气瓶标志、设备标志等。对限制人员进人的实验区应在其明显部位或门上设置警告装置或标志。

13.2.3.2对于高压试验区域,有潜在爆炸或高能射线泄漏等危险的区域应有安全隔离措施,并给出明显、醒目的警示标志。火焰燃烧试验用气体应与试验区隔离。

13.2.4.1腐蚀性材料宜有单独的存放区。存放区应能防止化学品泄漏或溢出,如有泄漏或溢出应及时进行控制,并设置警告牌。

安全与防护

13.1.5 产生粉尘、毒物的工作场所,其发生源的布置应符合下列要求:

a)放散不同有毒物质的操作过程布置在同一建筑物内时,毒性大与毒性小的应隔开。

b)粉尘、毒物的发生源应布置在工作地点的自然通风的下风侧。

c)如布置在多层建筑物内时,放散有害气体的区域应布置在建筑物的上层。如布置在下层时应采取有效措施防止污染上层的空气。

13.2.4.2.凡经常使用强酸、强碱、有化学品烧伤危险的实验室,就近设置应急喷淋器及应急眼睛冲洗器。

13.2.4.3对试验中有爆炸 、有毒有害危险的样品应有防爆排气的措施,以确保工作环境的安全。凡进行对人体有害的气体、烟雾、挥发物质等实验工作的实验区域,应设置通风装置。实验室试剂存储柜、化学品存储间等应具有足够的通风能力。存储易挥发、有毒、易腐蚀的物质的场所应进行有效的通风。

15 设计审查及使用验收

15.1.5 实验室验收应按工程验收和使用验收两方面进行。使用验收应根据建设方要求进行,并由建设方、施工方协商制定使用验收方案,必要时也可由建设方委托有工程质检资质的第三方承担

15.2.7 使用验收应在环境设备、设施运转接近设计负荷、连续运行48h以上、实验人员进行正常操作条件下进行。

2020多选】关于实验室化学危害防护,以下说明正确的是(      )。

 A. 化学品存储间应密封以防止化学药品挥发

 B. 腐蚀性材料与其他样品一起存放时,应设置标识

 C. 有爆炸、有毒有害样品的实验室应有防爆排气措施

 D. 有化学品烧伤危险的实验室,应就近设置应急喷淋器及眼睛冲洗器

答案:CD

2021单选】依据《检验检测实验室技术要求验收规范》(GBT37140-2018)的规定,属于实验室核心区城的是(       )。

A.办公区        B.设备材料储存区

C.样品制备区    D.文件资料储存区

答案: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