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节 稀浆混合料
稀浆封层(ES):矿料与乳化沥青、外掺剂和水等拌和成流动状态的稀浆混合料摊铺到原路面上形成的封层。
用途:二级及二级以下公路的预防性养护,新建公路下封层。
微表处(MS):矿料与改性乳化沥青、外掺剂和水等拌和成流动状态的稀浆混合料摊铺到原路面上形成的封层。
用途:高速、一级公路的预防性养护、填补轻度车辙、新建公路的抗滑磨耗层。
单层微表处适用于不大于15mm的车辙;
双层微表处适用于15mm~40mm车辙;
稀浆封层和微表处混合料技术要求
【2023检测师】微表处和稀浆封层均需要检验的技术指标有( ABC )。
A.可拌和时间 B.负荷轮碾压试验的黏附砂量
C.浸水1h的湿轮磨耗试验的磨耗值 D.浸水6d的湿轮磨耗试验的磨耗值
一、稀浆混合料拌合试验
本方法适用于确定稀浆混合料的可拌和时间和成浆状态。
一、试验仪器:
1.拌和工具:容积为300~500mL的拌和杯(硬质纸杯、塑料杯等),拌和匙1把。
2.天平:称量1000g,感量不大于1g。
3.秒表:1只。4.油毡:若干。
二、方法步骤:
1.在拌和杯中放入一定量的工程实际用矿料(通常为100g)、固体添加剂,拌匀,再将水,液体添加剂等倒入锅中拌匀,然后倒入一定量的乳化沥青或改性乳化沥青,并开始计时。【顺序】
2.在乳化沥青或改性乳化沥青倒入后的最初3~8s内用力快速拌和,然后用拌和匙沿杯壁顺时针均匀拌和,一般速度采用60~70r/min,注意观察混合料的拌和状态。
3.当稀浆混合料变稠,手感到有力时,表明混合料开始有破乳的迹象,记录此刻的时间,即为可拌和时间。
4.继续拌和,当混合料完全抱团,无法拌和时,记录此刻的时间,称为不可施工时间。
5.混合料的可拌和时间不能满足要求时,重新调整混合料的配合比,重复进行上述试验步骤。
6.记录试验时的气温和湿度。
7.按照拌和时间满足要求的配合比重新称料、拌和,拌和30s后摊到油毡上铺平,厚度约8mm。将试样在室温下放置24h后,观测集料与沥青的配伍性和沥青用量大小,方法见下表。
三、结果整理:
同一试样平行试验两次,当两次可拌和时间测定值的差值符合重复性试验允许误差要求时,取其平均值作为试验结果,准确至5s。可拌和时间试验结果大于180s时记为“>180s”。
可拌合时间小于120s时,重复性试验允许误差为10s;
可拌合时间大于120s时,重复性试验允许误差为15s;
二、乳化沥青稀浆封层混合料稠度试验
本方法规定用圆锥体测定乳化沥青稀浆封层混合料的稠度,用以检验乳化沥青稀浆封层混合料的摊铺和易性,在乳化沥青稀浆封层混合料的配合比设计中确定合适的用水量。
一、仪器材料
乳化沥青稀浆封层混合料稠度仪;金属板;天平;其他;
图 4 乳化沥青稀浆封层混合料稠度仪(尺寸单位:mm)
二、方法步骤
1.拌锅内放入500g矿料拌匀。
2.加入预定的用水量拌匀。
3.加入定量的乳化沥青,拌和时间不少于1min,不超过3min,拌匀。
4.把圆锥体小端向下,放在金属板上,然后装入拌匀的稀浆混合料并刮平。
5.将稠度仪底板刻有同心圆的一面盖在圆锥体大端面上,使圆锥体大端外圆正好对准底板的中心圆上居中。
6.把圆锥体连同底板一起拿住倒转过来,使圆锥体大端向下立在底板上,立即向上提起圆锥体,让里面的混合料自然向下坍落。
7.量取坍下的稀浆混合料边缘离中心圆边的距离为稀浆的稠度,准确至1cm。
8.记录试验时的气温和湿度。
三、稀浆混合料黏聚力试验
试验目的:确定稀浆混合料的初凝时间和开放交通时间。
仪器材料:粘聚力试验仪;环形试模(内径60mm);计时工具;砂纸;油毛毡(150mm×150mm);
试验方法与步骤:
1.粘聚力仪的标定。
用220号粗砂纸做黏聚力试验,10次试验扭矩扳手读数最大值和最小值差值应小于0.3N·m,测量结果的标准值不应大于0.2N·m。
2.试样制备
(1)加料顺序:矿料(干质量300g)、填料+水、添加剂+(改性)乳化沥青,拌合时间不超过30s±2s。
(2)将稀浆混合料倒入预湿过的试模中,油毡垫底,刮平并计时。25℃±2℃下养生。
3.养生30min后测试步骤如下:
(1)将试件置于黏聚力试验仪的测试台上。
(2)将气动压头压在试件上,此时空气压力表读数应保持在200kPa。
(3)保持压力不变,将扭矩扳手测力表归零并套住气缸杆上端,在0.7~1.0s内平稳、坚定、水平地扭转90°~120°,读取扭矩扳手读数。
升起压头,擦干净后待下次测试使用;
待试样养生60min后的测试步骤同上。同一试样做平行试验两次。
四、稀浆混合料负荷轮黏砂试验
本方法适用于控制稀浆混合料中沥青用量的上限。
一、试验仪具和材料
(1)负荷车轮试验仪;
(2)试模(内部尺寸380mm×50mm×Ⅱ型级配6.4mm/Ⅲ型级配12.7mm)
(3)标准砂(0.15-0.6mm);(4)加载物;(5)砂框架等;
二、试验方法与步骤
(1)试样制备:
1.按要求的级配准备粗、细集料及填料,烘干。
2.按照试模厚度一般比最大矿料粒径大25%的原则选择合适厚度的试模。
3.试样中各组分的配合比以拌和试验所确定的矿料、填料、添加剂、乳化沥青或改性乳化沥青和水的比例为准。
4.称取总质量500g的矿料放入拌锅,掺入填料,拌匀,然后加入水拌匀,再加入乳化沥青或改性乳化沥青拌和,拌和时间不超过30s±2s;然后将拌匀的混合料倒入试模中并迅速刮平。刮平过程宜一次完成,不能反复刮,整个操作过程宜在45s内完成。成型的试件表面应均匀,否则应废弃。
5.取走试模 ,把试样放入60℃的烘箱中烘至恒重,一般不少于16h。取出试样,冷却至室温备用。
(2)试验步骤:
1.将负荷车轮试验仪调整好,使负荷质量为56.7kg。
2.将试样正确安装在试件承板上。
3.保持试验温度在25℃±2℃。
4.将橡胶轮放下,压到试样上。
5.将计数器复位到零,
调整碾压频率为44次/min。
6.开机碾压1000次后(碾压过程中如发现试样上出现发黏现象或明显发亮时,可洒少量水防止轮子粘起样品),停机、卸载、冲洗烘干至恒重(60℃,不少于16h),冷却至室温并称质量m1,准确至0.1g。
7.把试样重新装在仪器的原来位置上。把砂框放在试样上对好位置,把300g温度为82℃的热砂倒入砂框架中摊平(或称取200g温度为82℃的热砂倒入砂框架中摊平,将钢盖板放在砂框架中间),然后将橡胶轮放下开机碾压100次。
五、稀浆混合料湿轮磨耗试验
本方法适用于检验成型后的稀浆混合料的配伍性和抗水损害能力,可与负荷轮载试验一起确定混合料的最佳沥青含量。
一、仪具与材料:
(1)湿轮磨耗仪;
(2)模板(边长360mm塑料板,中间直径280mm±1mm圆孔,厚6.4±0.2mm);
(3)油毛毡圆片,直径286mm;(4)天平;(5)水浴(能控温25℃±1℃);
(6)干燥箱(能控温60℃±3℃);其他;
二、试验方法与步骤
(1)试样制备:
1.矿料烘干用4.75mm筛过筛;
2.称800g矿料放入拌锅,掺入填料,拌匀;然后加水拌匀,再加乳化沥青或改性乳化沥青拌和,拌和时间不超过30s±2s;
3.将拌匀的混合料倒入试模中并迅速刮平。对于快凝的混合料,整个操作过程宜在45s内完成。
4.取走模板 ,将试样放入60℃±3℃的烘箱中烘至恒重,一般不少于16h。
(2)试验步骤:
1.从烘箱中取出混合料试件,冷却到室温,称取油毛毡圆片及试件的合计质量(ma),准确至0.1g。
2.浸水1h湿轮磨耗试验时,将试件放入25℃±1℃的水浴中保温60min;
浸水6d湿轮磨耗试验时,将试件放入25℃±1℃的水浴中保温6d。
3.把试件及油毛毡从水浴中取出,放入试样托盘中,往试样托盘中加入25℃的水,使试件完全浸入水中,水面到试件表面的深度不少于6mm。
4.把装有试件的试样托盘固定在磨耗仪升降平台上,提升平台并锁住,此时试件顶起磨耗头。
5.开动仪器 ,使磨耗头转动300s±2s后停止。每次试验后把磨耗头上的橡胶管转动一定角度以获得新的磨耗面(用过的面不得使用),或换上新的橡胶管。
6.降下平台,将试件从盛样盘中取出冲洗,然后放入60℃烘箱中烘至恒重。
7.从烘箱中取出试件,冷却到室温,称取试件与油毛毡的总质量(mb),准确至0.1g。
六、稀浆混合料配合比设计的方法和步骤
对微表处混合料,以所选择的沥青用量检验混合料的浸水6d湿轮磨耗指标,用于车辙填充的增加检验负荷车轮试验的宽度标化率指标,不符合要求时调整沥青用量重新试验,直至符合要求。
- 还没有人评论,欢迎说说您的想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