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节   沥青试验检测方法

【补充规程】沥青取样方法

1.取样数量

黏稠沥青或固体沥青不少于4.0kg;液体沥青不少于1L;沥青乳液不少于4L

2.仪具与材料

1)盛样器:根据沥青的品种选择。

液体或黏稠沥青采用广口、密封带盖的金属容器(如锅、桶等);

乳化沥青可使用广口、带盖的聚氯乙烯塑料桶;

固体沥青可用塑料袋,但需有外包装,以便携运。

  【补充规程】沥青取样方法

2)沥青取样器

金属制、带塞、塞上有金属长柄提手。

3.注意事项:

试样需加热采取时,应一次取够一批试验所需的数量装入另一盛样器,其余试样密封保存、应尽量减少重复加热取样。用于质量仲裁检验的样品,重复加热的次数不得超过两次。

 一、沥青试样准备方法

试验方法与步骤:加热熔化加热脱水除杂质灌模

1)利用烘箱对沥青加热,使沥青熔化。

将装有试样的盛样器带盖放入恒温烘箱中:

沥青含水分时,烘箱温度调在80℃左右,加热至沥青全部熔化后供脱水用。【防止水分沸腾】

沥青无水分时,烘箱温度宜为软化点温度以上90℃,通常为135℃左右。

对取来的沥青试样不得直接采用电炉或煤气炉明火加热。

2)随即对沥青试样进行脱水处理。

将盛样器皿放在可控温的砂浴、油浴、电热套上加热脱水;

不得已采用电炉、煤气炉直接加热、脱水时必须加放石棉垫,时间不超过30min,并用玻璃棒轻轻搅拌,防止局部过热。在沥青温度不超过100℃的条件下,仔细脱水至无泡沫为止。

3)将盛样器中的沥青通过0.6mm的滤筛过筛,不等冷却立即灌入各项试验的模具中。

4)灌模过程中如温度下降可烘箱加热,反复加热的次数不得超过2次,以防沥青老化。灌模时不得反复搅动沥青,应避免混进气。

5)灌模剩余的沥青应立即清洗干净,不得重复使用。

2018检师多选】对热沥青试样的制备,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有( AB )。

A.石油沥青试样中含有水分时,将沥青置于温度90℃左右烘箱中加热脱水

B.无水石油沥青在电炉上直接加热至135℃

C.采用电炉加热时,加热时间不得超过30min

D.加热后的沥青需要过0.6mm筛才能灌模

二、沥青密度与相对密度试验

1.试验目的

利用密度瓶测定各种沥青材料的密度与相对密度,为沥青原材料质量与体积之间的换算,以及沥青混合料配合比设计提供必要的参数。非经注明,测定沥青密度的标准温度为15℃,而沥青的相对密度是指25℃时与相同温度下水的密度之比。

2.试验仪器与材料(无考点省略)

2018检测师】沥青的相对密度和密度分别是在(      )条件下测定的。

A. 2520     B.2515    C. 2525    D.2015

参考答案:B

3.方法与步骤

1)用洗液、水、蒸馏水先后仔细洗涤密度瓶,然后烘干称其质量(m1,准确至0.001g

2)将盛有新煮沸并冷却的蒸馏水的烧杯浸入恒温水槽中一同保温,烧杯底浸没水中的深度应不少于100mm,烧杯口露出水面,并用夹具将其牢固。在烧杯中插入温度计,然后将密度瓶及瓶塞放入烧杯中,且烧杯中水的深度必须超过密度瓶顶部40mm以上。调控温度,使恒温水槽及烧杯中的蒸馏水达到规定的试验温度±0.1℃

3)待烧杯中水温达到规定温度并保温30min后,将瓶塞塞入瓶口,使多余的水由瓶塞上的毛细孔中挤出。注意,密度瓶内不得有气泡。将烧杯从水槽中取出,再从烧杯中取出密度瓶,立即用干净软布将瓶塞顶部擦拭一次,再迅速擦干密度瓶外面的水分,称其质量(m2,准确至0.001g。注意瓶塞顶部只能擦拭一次,即使由于膨胀瓶塞上有小水滴也不能再擦拭。以m2-m·,作为试验温度时密度瓶的水值。

4)液体沥青:过0.6mm筛,装满容量瓶不要混入气泡,置于恒温水槽烧杯中,水面在瓶口下约40mm,保温30min后称重m3

5)黏稠沥青:融化后注入密度瓶2/3,称重m4,装满水称重m5

三、沥青黏度试验方法

1.试验方法一:真空减压毛细管法

1)试验目的:动力黏度是表征沥青黏滞性的核心指标,60℃下的动力黏度与夏季路面高温条

件下沥青混合料的强度、抗车辙能力有良好相关性。通过测定黏稠石油沥青的动力黏度,更好地掌握沥青路用性能。

2)试验仪器与材料

1)真空减压毛细管黏度计:

2)温度计:

3)恒温水槽:

4)真空减压系统:真空度可达(5)秒表、烘箱、三氯乙烯、洗液、蒸馏水等。

3)试验方法与步骤

1)真空毛细管黏度计有若干不同型号。依据沥青样品流经规定体积时间是否在60s以上,来选择适宜的型号。

2)将待测沥青和洗净干燥的真空毛细管黏度计放置在135℃±5℃烘箱中加热30min,恒温水槽控温在60℃待用。

3)将备好的沥青小心从装料管A注入毛细管黏度计中,并使沥青试样液面在装料E标线处±2mm之内。重新将黏度计放回烘箱保温,促使毛细管中气泡逸出。

4)从烘箱中取出3支备好沥青样品的毛细管黏度计,在室温下冷却2min,安装在60℃恒温水槽中,调整黏度计高低位置,使的F标线在水槽液面以下20mm。注意安装时间控制在5min之内。

5)在未打开阀门状态下将黏度计连接到真空系统。打开真空泵,使真空度达40kPa±66.5Pa300mmHg±0.5mmHg,并等到黏度计在恒温水槽的60℃水中恒温30min,打开阀门,让黏度计接通真空泵。

6)当沥青试样被吸到毛细管的最低的第一标线时(图中的B刻度),同时打开两个秒表,用于沥青在毛细管中经过不同标线间隔的计时。准确记录下第一个超过60s的标线位置以及间隔时间,准确至0.1s。按相同过程对另外两个黏度计进行试验操作。

2)转子:具有不同型号,根据沥青黏度大小选用。

3)烘箱:控温准确度±1℃。(4)温度计:分度值0.1℃

    

1)准备沥青试样,分装盛样容器中,在烘箱中加热至软化点以上100℃左右保温30~60min备用,对改性沥青尤应注意去除气泡。

2)安装并调平布氏黏度计,开启黏度计温度控制器电源,在试验所需温度下控温待用。

3)将备好的沥青倒入试样筒中,注意沥青数量即液面高度应符合不同型号转子的规定要求,且试样体积与仪器系统在标定时的标准体积保持一致。将转子和盛样筒一起置于已控温至试验温度的烘箱中保温,时间不少于1.5h

4)从烘箱中取出转子与盛样筒,安装在黏度计上。降低黏度计,使转子插进盛样筒,注意转子插入的位置符合沥青液面规定的高度。继续在试验温度下让沥青试样在恒温容器中恒温,时间不少于15min

5)根据待测沥青样品估计的黏度,选择合适的转子型号和转速,按下黏度计开启键开始试验。观察黏度计数显变化,当小数点后面两位读数稳定后,在每个试验温度下,每隔60s读数一次,连续三次,以三次读数的平均值作为测定值。【说明:有效试验过程中不得改变转速】

6)待测样品在要求的试验温度下重复以上过程进行试验,并在不同温度下完成操作。注意不同温度下的操作要从低到高进行,每个温度下的操作待测样品都要提前在烘箱中恒温时间不小于1.5h,并在仪器的恒温控制器中控温不小于15min

7)黏度测定时,如果在该试验温度下数显读数不在该条件下测定范围的10%~98%(最佳范围20%~80%)时,则应更换转子或降低转子转速后重新试验。

8)同一种试样至少平行试验两次,两次测定结果符合重复性试验允许误差要求时,以平均值作为测定值。重复性试验的允许误差为平均值的3.5%,再现性试验的允许误差为平均值的14.5%

 

2023检测师】某试验室需要绘制70A级道路石油沥青的黏温曲线,拟测定135℃175℃两个温度的旋转黏度,下列操作正确的有(  )。

A.可制备2个试样,在烘箱中按照要求的温度加热、保温

B.试验时采用同一个试样测定两个温度的黏度,先测定175℃的黏度,然后测定135℃的黏度

C.在旋转黏度测定过程中,发现扭矩读数不在要求的范围内时,可更换转子或调整转子转速重新试验

D.在绘制黏温曲线时,黏度一般采用对数坐标

【答案】ACD

【解析】A正确,平行实验至少两次;B错误,从低温到高温依次测试。D正确,采用的是半对数坐标,纵坐标轴黏度数值为对数。

四、沥青针入度试验

1.试验目的

掌握不同沥青的黏稠性以及进行标号划分,还能建立描述沥青的温度敏感性的指标——针入度指数、当量软化点和当量脆点等。

针入度指数通过15℃25℃30℃等不同温度条件下测得的针入度,采用数学回归的方法计算得到。若30℃时的针入度值过大,可采用5℃代替。当量软化点T800是相当于沥青针入度为800时的温度,用以评价沥青的高温稳定性,即当量软化点T800愈高,表明沥青的高温稳定性愈好。当量脆点T1.2是相当于沥青针入度为1.2时的温度,用以评价沥青的低温抗裂性能,即沥青的当量脆点愈低,说明沥青的低温抗裂性能愈好。

2.试样仪器与材料(略)

2.试样仪器与材料

1)针入度仪:宜采用能够自动计时的针入度仪进行测定,要求针和针连杆必须在无明显摩擦下垂直运动,贯入深度准确至0.1mm。针和针连杆组合件总质量为50g±0.05g,另附50g±0.05g砝码一只,试验时总质量为100g±0.05g

2)标准针:每根针必须附有计量部门的检验单,并定期进行检验。(3)盛样皿;

4)恒温水槽:容量不小于10L,控温的准确度为0.1℃。(5)平底玻璃皿;

6)温度计:精度为0.1℃。(7)计时器:0.1s
8)位移计或位移传感器:0.1mm;(9)三氯乙烯及其他;

2024检师单选】对70号道路石油沥青进行针入度试验时,描述正确的是(A  )。

A.要求针和针连杆必须在无明显摩擦下垂直运动

B.针和针连杆组合件,另附砝码一只,试验时总质量为150g±0.05g

C.至少用一组3支标准针,每组必须附有其中1支针的计量部门的检验单

D.试验时盛样皿应放置在盛有水的平底玻璃皿中,水温偏差控制在±0.5℃

3)试验报告的内容:①25℃及其他温度的针入度针入度指数(PI

当量软化点(T800 当量脆点(T1.2

试验方法一:软化点在80℃以下的沥青。

a.将制备好试样的试样环连同试样底板,置于5℃±0.5℃的恒温水槽中至少15min;同时将金属支架、钢球、钢球定位环亦置于相同水槽中。

b.烧杯内注入新煮沸并冷却至5℃的蒸馏水,水面略低于立杆上的深度标记。

c.从恒温水槽中取出盛有试样的试样环放置在支架中层板的圆孔中,套上定位环;然后将整个环架放入烧杯中,调整水面至深度标记,并保持水温为5℃±0.5℃。环架上任何部分不得附有气泡。将0~100℃的温度计由上层板中心孔垂直插入端部测温头与试样环下面齐平。

d.先将钢球放在沥青试样上的定位环中,随后将盛有水和环架的烧杯移至放有石棉网的加热炉具上,立即开动振荡搅拌器,使水微微振荡,并开始加热,使杯中水温在3min内调节至维持每分钟上升5℃±0.5℃的试验条件。在加热过程中,应记录每分钟上升的温度值。如温度上升速度超出此范围时,则试验应重做。

e.试样受热软化逐渐开始下坠,至与下层底板表面接触时,立即读取温度,准确至0.5℃

【重复性试验的允许差为1℃

试验方法二:软化点在80℃以上的沥青。

a.将装有试样的试样环连同试样底板置于装有32℃±1℃甘油的恒温容器中至少15min,同时将金属支架、钢球、钢球定位环等亦置于处于该温度下的甘油中。

b.在烧杯内注入预先加热至32℃的甘油,其液面略低于立杆上的深度标记,并将盛有甘油和环架的烧杯移至放有石棉网的加热炉具上,然后将钢球放在定位环中间的试样中央开始试验。

c.按上述相同的升温方法进行加热测定,最终测出试样坠落接触底板时的温度,准确至1℃。【重复性试验的允许差为2℃

4.试验结果

同一试样平行试验两次,当两次测定值的差值符合重复性试验精密度要求时,取其平均值作为软化点试验结果,准确至0.5℃

2024助理判断】在沥青软化点试验中,试样软化点大于等于60℃以上者,必须在试验用的烧杯内注入加热至32℃的甘油。(错误)

2024检师判断】软化点大于等于80℃以上的沥青进行软化点试验时,需要在试验用的烧杯内注入加热至32℃的甘油。    (正确)

2023检测师】通常情况下,沥青的软化点越高,黏度也越高,针入度越小。(正确)

2018检师】沥青软化点试验,当软化点大于( B 时,烧杯中应注入甘油为加热介质。

A.60               B. 80            C. 90              D100

2020-综合】某试验室从拌和楼取木质素纤维、SBS改性沥青及SMA-16沥青混合料进行相关试验预估所取SBS改性沥青软化点高于81℃,则关于样品的软化点试验表述正确的有( ABC )。

A. 将准备好的沥青试样徐徐注入试样环内至略高出环面为止,试样在室温冷却一定时间后,刮除环面上的试样,应使其与环面齐平

B. 将装有试样的试样环连同试样底板置于装甘油的恒温槽中,按照要求时间进行测温;同时将金属支架、钢球、钢球定位环等亦置于甘油中

C. 在烧杯内注入预先加热的甘油,其液面略低于立杆上的深度标记

D. 若两个试样软化点测定值平均值为82.6℃,则该样品软化点试验结果为83.0℃

六、沥青延度试验

1.试验目的

通过延度试验测定沥青能够承受的塑性变形总能力,并用于评价沥青在低温状态下的抗裂性。适用范围:道路石油沥青、聚合物改性沥青、液体石油沥青蒸馏残留物和乳化沥青蒸发残留物等材料的延度试验。

沥青延度的试验温度与拉伸速率可根据要求采用,通常采用的试验温度为25℃15℃10℃5℃

《公路沥青路面施工技术规范》(JTGF40—2004,道路石油沥青延度试验时的温度为15℃10℃,拉伸速度通常为5cm/min±0.25cm/min。当低温采用1cm/min±0.05cm/min拉伸速度时,应在报告中注明。

 2.试验仪器与材料

1)延度仪:测量长度不宜大于150cm,应有自动控温、控速系统。

2)试模;

3)试模底板:玻璃板或磨光的铜板、不锈钢板。

4)恒温水槽:容量不少于10L、控制温度的准确度为0.1℃。试件浸入水中深度不小于100mm

5)温度计:0-50℃,分度为0.1℃

6)砂浴或其他加热炉具。

7)甘油滑石粉隔离剂。

8)其他:平刮刀、石棉网、酒精、食盐等。

3.试验方法与步骤

1)将隔离剂拌和均匀,涂于清洁干燥的试模底板和两个侧模的内侧表面,将试模在试模底板上装妥。

2)将准备好的沥青试样仔细地自试模一端向另一端往返数次缓缓注入模中,最后略高出试模,灌模时应注意勿使气泡混入。试件在室温中冷却不少于1.5h,然后置于规定试验温度±0.1

的恒温水槽中,保持30min后取出,用热刮刀刮除高出试模的沥青,使沥青面与试模面齐平,沥青的刮法应自试模的中间刮向两端,且表面应刮平滑。将试模连同底板再浸入规定试验温度的水槽中保温1.5h

2018助理】将沥青灌入延度试验试模时,应从试模一端向另一端一次灌入。【答案】×

3)将盛有试样的试模自玻璃板或不锈钢板上取下,将试模两端的孔分別套在滑板及槽端固定板的金属柱上,并取下侧模。水面距试件表面应不小于25mm

4)开动延度仪,并注意观察试样的延伸情况。

水温应始终保持在试验温度规定范围内;

仪器不得振动,水面不得晃动,中断循环水,停止水流;

沥青细丝浮于水面(加酒精)或沉入槽底(加食盐),调整水的密度与沥青试样的密度相近后,重新试验。

5)试件拉断时,读取指针所指标尺上的读数,以cm表示,在正常情况下,试件延伸时应成锥尖状,拉断时实际断面接近于零。如不能得到这种结果,则应在报告中注明。

2019检测师】在沥青延度试验中,发现沥青浮于水面,应向水中加入适量酒精。                                    

2023助理】进行70号道路石油沥青延度试验时,发现沥青细丝浮于水面,正确的做法是( B  )。

A.在水中加入蒸馏水,调整水的密度至与试样相近

B.在水中加入酒精,调整水的密度至与试样相近

C.在水中加入食盐,调整水的密度至与试样相近

D.没有影响,继续试验

4.试验结果

同一试样,每次平行试验不少于3个试件,

3个测定结果均大于100cm,试验结果记作100cm”,特殊需要也可分别记录实测值。

3个测定结果中,有一个以上的测定值小于100cm,若最大值或最小值与平均值之差满足重复性试验精密度要求(平均值的20%),则取3个测定结果的平均值的整数作为延度试验结果。若平均值大于100cm,记作100cm”;若最大值或最小值与平均值之差不符合重复性试验精密度要求时,试验应重新进行。

当试验结果小于100cm时,重复性试验的允许差为平均值的20%

【例题】某试验室对三组沥青试样进行延度试验,请计算试验结果。

2022检师多选】已知某一沥青,其15℃的密度为0.937g/cm3,现进行15℃延度试验,以下表述错误的有(   )。

A.试样灌模时,为了确保试样均匀,自试模的中间向两侧多次缓缓将试样注入试模中,最后略高出试模

B.延度试验时,水温应达到试验温度±0.1℃,为了保持这一温度,试验中应保持水槽水流循环

C.直接采用洁净的纯净水作为介质,若试验中发现沥青细丝浮于水面,应停止试验,在水中加入煤油调整水的密度后重新试验

D.三个延度实测值为124cm124cm125cm,则试验结果记为124cm

【答案】ABCD

七、沥青加热老化试验

    1.试验方法一:薄膜加热试验

    1)试验目的:通过加热状态下测定道路石油沥青、聚合物改性沥青薄膜加热后的质量损失以及其他指标的变化,以评价沥青的耐老化性能。

    2)试验仪器与设备

1)薄膜加热烘箱:工作温度可达200℃,控温的准确度为1℃,装有温度调节器和可转动的圆盘架(速度5.5r/min±1r/min)。在360~370mm直径的圆盘上有浅槽4,供放置盛样皿。

2)盛样皿:铝或不锈钢制成的浅盘,尺寸内径140mm±1mm,9.5~10mm。每个试验过程需不少于4个。

3)温度计:0-200℃,分度为0.5℃(允许由普通温度计代替)。

4)天平:感量不大于0.001g

  

         薄膜烘箱内部构造                                 旋转薄膜烘箱内部构造

3)试验方法与步骤

1)将洁净、烘干、冷却后的盛样皿编号,称其质量(m0,准确至0.001g。然后分别在4个已称质量的盛样皿中各自注入沥青试样50g±0.5g,并使沥青形成厚度均匀的薄膜,放入干燥器中冷却至室温后称取质量(m1,准确至0.001g。同时按规定方法,测定沥青试样薄膜加热试验前的针入度、延度、软化点及黏度等性质。当试验项目需要,预计沥青数量不够时,可增加盛样皿数目,但不允许将不同品种或不同标号的沥青,同时放在一个烘箱中试验。

2)将温度计垂直悬挂于转盘轴上,位于转盘中心,水银球应在转盘顶面上的6mm,并将烘箱加热并保持至163℃±1℃。把烘箱调整水平,使转盘在水平面上以5.5r/min±1r/min的速度旋

转,转盘与水平面倾斜角不大于,温度计位置距转盘中心和边缘距离相等。

3)在烘箱达到恒温163℃,将盛样皿迅速放入烘箱内的转盘上,并关闭烘箱门和开动转盘架,使烘箱内温度回升到162℃时开始计时,连续5h并保持温度163℃±1℃。但从放置盛样皿开始至试验结束的总时间,不得超过5.25h

4)加热结束后取出盛样皿,放入干燥器中冷却至室温后,随机取其中两个盛样皿分别称其质量(m2),准确至0.001g。注意,即使不进行质量损失测定的,亦应放入干燥器中冷却,但可不称其质量。

5)将盛样皿置于石棉网上,一并放回163℃±1℃的烘箱中转动15min。然后取出,将试样刮入容器内,加热搅拌达流动状态。灌模后,进行针入度等各项薄膜加热试验后残留物的相应试验。如当日不能进行试验,试样应在容器内冷却后放置过夜,但全部试验必须在加热后72h内完成。

4)试验结果计算

沥青薄膜试验后质量损失精确至小数点后3位。  

(质量损失为负,质量增加为正)。

 5)说明与注意问题

1)蒸发损失试验的计算结果可正可负,正值表明加热过程中沥青与空气中某些成分发生了反应。

2)对于质量损失,当两个试样皿的质量损失符合重复性试验精密度要求时,取其平均值作为试验结果,准确至小数点后3位。

2018检测师】沥青材料老化后,其质量将(   D  )。

A.减小        B.增加       C.不变        D.有的减小、有的增加

2019检测师】 石油沥青老化后,其延度将( B )。

A.保持不变   B.变小        C.变大       D.变大变小皆有可能

2023助理】关于沥青薄膜加热试验,叙述正确的是( AB  )。【多选】

A.适用于评价道路石油沥青、改性沥青、乳化沥青的老化性能

B.需要把烘箱调整水平,转盘与水平倾斜角不大于

C.烘箱达到163℃后,迅速将盛样皿放入转盘上,关闭烘箱门和开动转盘架,烘箱内温度回升至163℃时开始计时

D.测定试样的质量变化时,盛样皿质量称量应准确至1g

2.试验方法二:旋转薄膜加热试验

 1)试验目的:与前述薄膜加热试验具有同样目的,通过类似试验过程和评价指标,对沥青的抗老化能力加以评价。

 2)试验设备

1)旋转薄膜供箱:加热温度可控温在163℃±0.5℃。烘箱内部有一垂直环形架,架上有8个可水平放置玻璃盛样瓶的固定装置,该架在试验过程中可以15r/min±0.2r/min的速度旋转。同时,烘箱内部有一个空气喷嘴,向旋转到喷嘴口处的玻璃瓶吹进热空气。

2)(专用)盛样瓶:由耐热玻璃制成。

3)温度计:0-200℃,分度为0.5℃(允许由普通温度计代替)。

4)天平:感量不大于0.001g

5)其他:汽油、三氯乙烯、干燥器、计时器等。

3)方法与步骤

1)将盛样瓶(数量不少于8个)用汽油或三氯乙烯洗净并烘干,编号,分别称其质量(m0)。

2)旋转烘箱升温至163℃±0.5℃并恒温不少于16h。调节空气流量为4000mL/min±200mL/min

3)分别在各盛样瓶中注入准备好的沥青样品,质量为35g±0.5g,放入干燥器中冷却后,称出各自质量(m1,准确值0.001g

4)将每个装有沥青样品的盛样瓶放入提前预热的烘箱中的环形架上,闭门后在163℃±0.5℃温度下加热,同时控制环形架旋转速度和热空气吹入的状况满足指定的要求。加热时间为75min,总时间为85min,10min内达不到163℃试验温度,则试验应重做。

5)加热完成后,随后操作和评价指标的内容、结果的计算与薄膜加热试验相同。

2024助理单选】关于沥青旋转薄膜加热试验,表述正确的是(  )。

A.可以评价道路石油沥青、改性乳化沥青的老化性能

B.通常使用耐热玻璃制的盛样瓶

C.试验温度控制在160℃±0.5℃

D.从放置试样开始至试验结束的总时间,不超过5.25h

【答案】B

【解析】A错误,适用于道路石油沥青、聚合物改性沥青试验;B正确,(专用)盛样瓶:由耐热坡璃制成。C错误,温度应为163℃±0.5℃D选项5.25h是薄膜加热试验的时长。旋转薄膜加热时间为75min,总时间为85min,若10min内达不到163℃试验温度,则试验应重做。

2019检测师】根据《公路沥青路面施工技术规范》中对薄膜烘箱试验和旋转薄膜烘箱试验的相关规定,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

A.以薄膜烘箱试验为准                         B.以旋转薄膜烘箱试验为准

C.两者可以互相替代,优先选用旋转薄膜烘箱试验  D.两者试验原理存在差异,不得互相替代

【答案】A

【解析】教材表格底下,注老化试验以薄膜烘箱加热试验(TFOT)为准,也可以旋转薄膜烘箱加热试验(RTFOT)代替。

八、乳化沥青破乳速度试验

1.目的与适用范围

本方法适用于各种类型的乳化沥青的拌和稳定度试验,以鉴别乳液属于快裂(RS)、中裂(MS)或慢裂(SS)的型号。

破乳:是乳化沥青中的水分挥发后乳化状态遭到破坏(成团、干、难拌合)的时候的简化说法。

2.仪具与材料的技术要求(略)

3.方法与步骤

1)准备工作

3.方法与步骤

1)准备工作

准备沥青试样。根据沥青材料的种类和稠度,选择需要流孔孔径的盛样管,置水槽圆井中。用规定的球塞堵好流孔,流孔下放蒸发皿,以备接受不慎流出的试样。除10mm流孔采用直径12.7mm球塞外,其余流孔均采用直径为6.35mm的球塞。

调整恒温水槽的水温为试验温度±0.1℃,并将其进出口与黏度计水槽的进出口用胶管接妥,使热水流进行正常循环。

2)试验步骤    加热试样注入盛样管保温放量筒提球塞记录

将试样加热至比试验温度高2~3℃(当试验温度低于室温时,试样须冷却至比试验温度低2~3℃)时注入盛样管,其数量以液面到达球塞杆垂直时杆上的标记为准。

试样在水槽中保持试验温度至少30min,用温度计轻轻搅拌试样,测量试样的温度为试验温度±0.1℃,调整试样液面至球塞杆的标记处,再继续保温1~3 min

将流孔下蒸发皿移去,放置接受瓶或量筒,使其中心正对流孔。接受瓶或量筒可预先注入肥皂水或矿物油25mL,以利洗涤及读数准确。

提起球塞,借标记悬挂在试样管边上。待试样流入接受瓶或量筒达25mL(量筒刻度50mL),按动秒表;待试样流出75mL(量筒刻度100mL),按停秒表。

记取试样流出50mL所经过的时间,准确至s ,即为试样的黏度。

4.试验结果处理

同一试样至少平行试验两次,当两次测定的差值不大于平均值的4%,取其平均值的整数作为试验结果。重复性试验的允许误差为平均值的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