尊敬的公路工程领域专家、技术骨干及行业同仁:
您好!交通运输部最新修订的《公路工程沥青及沥青混合料试验规程》(JTG 3410-2025)即将正式出版发行,该规程将于 2025 年 10 月 1 日正式实施,《公路工程沥青及沥青混合料试验规程》(JTG E20-2011)同时废止。作为公路工程领域的核心技术标准,本次修订全面回应了行业技术发展需求,在试验方法创新、检测精度提升、绿色低碳导向等方面实现了重要突破,将为我国公路建设质量提升提供坚实的技术支撑。
一、修订背景与核心目标
随着我国公路建设向高质量发展转型,新材料(如高模量沥青、温拌沥青、再生沥青)、新工艺(如智能摊铺、全寿命周期养护)的广泛应用,对沥青及沥青混合料的性能检测提出了更高要求。本次修订以 “精准检测、绿色发展、国际接轨” 为目标,系统整合了近年来行业科研成果与工程实践经验,重点解决了以下问题:
1.试验方法滞后
传统试验手段难以满足改性沥青、复合改性材料的检测需求;2.检测效率不足部分试验流程复杂、周期长,制约了工程进度;3.环保要求升级需强化对沥青生产、施工过程中碳排放及废弃物循环利用的技术规范。二、重点修订内容解析
(一)试验技术创新与精度提升
-
红外光谱法纳入标准体系
新增 T0672《沥青红外光谱试验方法》,通过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技术(FTIR)和指纹识别算法,实现沥青改性剂含量精准检测(误差≤1%)及进场沥青与首件样品的一致性比对(相似度≥98.5%)。该方法已在全国多个省份的施工现场普及应用,可替代传统溶剂抽提等耗时耗力的检测手段,显著提升质量控制效率。 -
动态剪切流变仪(DSR)试验优化
完善了高温性能分级(PG 分级)测试流程,引入复数剪切模量(G*)与相位角(δ)的动态耦合分析,更精准反映沥青在重载交通下的抗车辙能力。同时,新增对改性沥青非线性黏弹性行为的评价指标,解决了传统指标对复杂改性体系评价不足的问题。 -
再生沥青性能评价体系构建
新增 T0738《沥青混合料再生性能试验方法》,通过化学组分分析、微观结构表征与力学性能测试相结合的方法,量化再生剂掺量对旧沥青性能恢复的影响,为再生沥青混合料的配合比设计提供科学依据。
(二)绿色低碳技术规范
-
温拌沥青检测方法补充
明确了温拌沥青的黏度 - 温度曲线测试要求,建立了基于活化能理论的施工温度窗口计算模型,可降低沥青混合料生产能耗 15%-20%,减少 CO₂排放约 10%。 -
沥青路面全寿命周期检测指标
新增 T0742《沥青混合料疲劳开裂性能试验方法》,通过四点弯曲小梁试验与数字图像相关技术(DIC)结合,量化材料在循环荷载下的损伤演化规律,为长寿命沥青路面设计提供关键参数。 -
废弃物循环利用技术指引
修订 T0613《沥青含蜡量试验》,允许采用废橡胶粉、废塑料等改性剂替代部分石蜡,同时明确了改性剂掺量的检测方法与质量控制标准,推动资源循环利用。
(三)国际标准对接与协同
本次修订参考了 AASHTO T302《沥青红外光谱试验方法》、EN 12697《沥青混合料试验方法》等国际标准,在以下方面实现了技术协同:
1.试验设备接口标准化
统一了动态剪切流变仪、弯曲梁流变仪(BBR)等设备的技术参数,便于国内外检测数据互认;2.术语与符号国际化规范了沥青老化指数(AI)、车辙因子(G*/sinδ)等关键术语的英文表述,助力我国标准 “走出去”。三、实施安排与技术支持
-
实施时间与过渡要求
本规程于 2025 年10 月01日起正式实施,原《公路工程沥青及沥青混合料试验规程》(JTG E20-2011)同时废止。为确保平稳过渡,设置 6 个月缓冲期,过渡期内新旧标准并行适用。 -
宣贯培训与技术服务
交通运输部将组织全国范围的宣贯培训,重点解读红外光谱法、再生沥青检测等新增内容,并提供以下支持:- 设备升级方案 :针对红外光谱仪、智能沥青混合料拌和机等关键设备,发布国产化替代方案与技术改造指南;
- 数据平台建设 :依托 “公路工程检测大数据中心”,提供沥青指纹图谱数据库与智能比对分析工具;
四、结语
JTG 3410-2025 的发布实施,标志着我国公路工程沥青检测技术进入精准化、智能化、绿色化发展新阶段。我们期待与您携手,共同推动标准落地应用,为建设 “安全耐久、智慧绿色” 的现代化公路网贡献力量!
- 还没有人评论,欢迎说说您的想法!